支教网站架爱心桥梁

支教教师系列报道(1765

2007-01-19 09:14 来源:佛山日报

探寻禅城教师赴广西河池别样支教路

   佛山16名骨干教师奔赴广西河池支教,至今已有一年多了,他们走过的是怎样一条支教路呢?2006年岁末之际,记者随禅城区教育考察慰问团来到广西,亲身感受他们那不寻常的支教历程。

  牵线台商广西捐资建校

  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麓的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广西教育条件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禅城区有2名教师定点在这里支教。在支教老师的带领下,汽车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兜兜转转颠簸了近四小时才到达第一个考察地点——平莫村小学。

  这所建在半山腰上的学校没有围墙、没有窗户,两排低矮的小平房,容纳了方圆10几公里100多名孩子读书和11名教师的办公住宿。

  因为平莫小学没有地方给学生住宿,这里的学生无论多远都是当天回家的,最远的至少要走2个多小时的山路,而且有些路是要手脚并用才能走的。路远的学生中午没办法回家,只有吃早上从家里带来的饭盒。中午12点,在学校“露天”的厨房里,2名年轻的女教师正在做午饭,菜式很简单,用猪油混炒几片青菜。据他们说,天冷了,孩子们就在这和他们一起热饭吃。大山里的孩子生活艰苦,许多孩子一年到头也吃不上鱼和肉,中午一般只用盐、辣椒拌饭就是一餐,连菜都很少吃到。

  平莫小学另外还有2个教学点。“因为太远了,低年级的孩子没办法天天往返。”据校长介绍,每个在外的教学点有20多名学生,只开一、二年级,同在一间课室、一个老师上课,这在当地被称为“光棍学校”和“复式教学”。

  贫困山区的教育现状让考察团团员们的心情格外沉重。参加考察的禅城区台商协会当场与学校达成意向,由他们出资40余万元重建平莫村小学,包括教学楼和住宿楼,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该工程预计可在春节后动工。

  自建支教网站架爱心桥梁

  禅城区台商协会到广西河池捐资建校,是佛山支教教师们架起爱心桥梁、帮助发展当地教育的一个缩影。禅城区派出的支教教师吴雄刚在到达支教地后不久,自筹资金创建了支教网站(http://www.fszj.net)。在之后一年多的支教时间里,吴雄刚利用周末休息和同行的15位支教老师到壮乡瑶寨走访调研,足迹踏遍全市数十个乡镇近百所学校,拜访上百户贫困家庭和贫困学生,及时把支教见闻、当地贫困状况和山区学生在逆境中勤奋求学的故事,通过网络真实的展现在人们面前。

  据了解,该网站是全国第一个关于支教的网站,在广西、广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曾有香港朋友留言希望到广西支教。目前,网站已有400多篇支教教师的原创文章和2000多张支教照片,吸引了7万多人次的点击率。报道内容感动了一批又一批读者,更有很多珠三角地区的热心人士通过网站向当地贫困学生提供资助。南庄镇向环江职校捐赠饭堂桌椅,张槎教育办向罗城民族小学捐赠锅炉和鼓乐器材,禅城区直小学生们向山区同龄人捐献的零花钱,还有每月定期汇入若干个贫困学生账户的生活费……在支教教师的牵线努力下,佛山后援单位、政府以及社会热心人士共向河池地区学校捐赠资金、物品70多万元,1万多名山区贫困学生从中受益,60多名学生获得至少两年的爱心捐助。

  与传统概念中的支教不同,吴雄刚等佛山第三批支教老师没有把支教局限在三尺讲台,而是通过镜头、文字和社会活动使山区教育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架起连接佛山乃至整个珠三角与广西贫困山区之间的爱心桥梁。“这里的教学条件和佛山差距太大了。”谈到建立网站的初衷,吴雄刚深有感触地说,“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作为支教教师除了带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寻求社会力量帮助改善教育教学设施,支持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对于山区教育来说更为迫切。”

  (本报记者张扬 通讯员郭美健)

(责任编辑:蔡闽)

 

查看更多支教图片 发表您的意见

上一条新闻: 中央财政出资10亿买5万教师岗位,力挺大学生就业
下一条新闻: 佛山爱心文具再捐水磨儿童
   
别墅开门机